所引用视频
本文是个人的学习记录,多学原视频大佬的分析:
1:定性分析
关于电路板设计的经验规则很多,其中走线要尽量短,是一条人人都知道的规则。几乎每本教电路板设计的书教材、数据手册、设计指南文档等等都能找得到。实际操作起来就不得不面临计算取舍的问题,究竟多短才算短。
事先说明:内容不是原创,或者只是自己的技术总结。仅仅用于本人日常记录
参考博客来源:https://blog.csdn.net/hanshuizhizi/article/details/120110612
TVS瞬态抑制二极管失效模式 |
---|
1:当瞬态脉冲能量大于TVS所能承受能量时会引起TVS器件过电应力损伤,特别是当瞬态能量远远超出TVS所能承受的数倍时会直接导致TVS过电应力烧毁。失效模式为短路。 |
2:当电路中通过的电流太大,可能会造成TVS炸裂,失效模式为开路。这种情况通常为设计时考虑不周全,TVS通流量过小造成的。 |
3:电性能退化 当TVS经过成千上万次的标准脉冲冲击后失效,失效模式为短路。这种模式因长时间工作结温持续增大导致(器件内部结构变化、散热能力下降)过热烧毁 |
名称 | 作用 | 注意事项 |
---|---|---|
输入侧:浪涌保护 | 输入侧防止启动电压过高 | TVS 压敏电阻 放电气体管 浪涌控制:有源浪涌抑制电路(晶闸管启动电路) |
输入侧 第2步:电磁兼容 | 主要抑制传导噪音 辐射噪音靠机壳抑制 |
滤波器插入损耗的设计(共模和差模) |
输入侧 第3步:输入侧的整流与滤波 | PFC电路 输入电容 浪涌抑制电阻() |
|
启动电路 | 软启动和低压禁止 | 输入电容充满电后再启动(软启动) 低压禁止,防止过电流,而且驱动控制等模块 需要稳定的电压才能工作。 |
接通电压过冲 | 建立正确的状态之前,输出电压会超出正确值。 此为接通电压过冲 |
名称 | 作用 | 注意事项 |
---|---|---|
过压保护 | ||
欠压保护 | ||
过载保护 | 超功率限制 输出恒流限制 熔断器或跳闸 |
|
开关管缓冲电路 | 减少电压电流应力 | 一定程度降低变化率,减少视频干扰问题 |
ZCS ZVS | 降低开关损耗 | LLC的谐振电感与频率选择,DAB的谐振频率选择,体二极管和旁路电容的选择 |
在相移50%时最大功率$P_{N}=\frac{nU_{1}U_{2}}{8Lf_{s}} $ |
---|
可得$L=\frac{nU_{1}U_{2}}{8P_{N}f_{s}} $: $U_{1}=1000$ $U_{2}=640$ $f_{s}=100Khz$ |
公式为$L=\frac{1000^{2}}{82010^{3}10^{5}} =\frac{10^{6}}{1610^{9}} =\frac{1}{16*10^{3}} $ |
L=0.0000625=$62.5\mu H$ |
带入PLECS模型
输出640V左右吧,后面还需要调节下,控制器和输出电容的取值
变频器专用电源滤波器和电抗器,都具有滤波功能,这点是毋庸置疑的,但是,变频器专用滤波器和电抗器,究竟有什么区别,下面简单的总结了一下,现将总结结果与各位分享之,如果有不同意见,欢迎批评指正。
先从构件方面,来进行分析:变频器专用滤波器的主要构件包括:滤波电容、滤波电感和电阻,而电抗器的主要构件只有一个,那就是电感。举一个可能不是很恰当的例子:可以把电抗器看作是软启动器,变频器专用滤波器就是变频器。变频器专用滤波器比电抗器具有更强大的功能,但是,变频器专用滤波器也有不足的地方,就是其电感量没有电抗器大。所以,一般情况下,我们都是选用变频器专用滤波器,而非电抗器,就是这个原因。